政治经济学考博重要名词解释汇总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学科。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
劳动:是物质资料生产赖以进行的第一个要素。它是人特有的活动,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和生产经验的人,通过消耗其脑力和体力,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劳动资料,通过改造劳动对象,以获得物质资料,满足自己和他人需要的实践活动。
劳动对象:也称劳动材料,是物质资料生产赖以进行的第二个要素。它指的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将劳动置于其上的一切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是物质资料生产赖以进行的第三个要素。它指的是置于人类和劳动对象之间,把人类劳动传导于劳动对象之上的一切物质条件,或者说是人类用来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条件。
生产资料: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即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又称生产手段。)
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能力,包括人与物两个方面的实体要素。
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中发生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及否定之否定规律。
科学抽象法: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劳动者按照预定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以获取物质资料满足人类需要的实践活动。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具有各种具体形态的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人类劳动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力(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的效率或能力。
简单劳动:劳动者不经过专门学习,训练和培养就可以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劳动者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训练和培养,从而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知识才能从事的劳动。
相对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的价值关系中,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另一
种商品相对地表现出来,这种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就处于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与相对价值形式相对立的商品起等价物作用处于等价形式。
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
价值尺度: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