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道大学2017年2005信息可视化方法博士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信息可视化方法
一、 考试的总体要求
要求考生了解信息形式化的基本概念,熟悉相关形式化描述的规范和精确建模方法;掌握信息形式化描述的常用工具和环境以及建模过程;要求考生能对给定的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形式化描述,形成规范化的精确模型,从而建立准确的信息可视化方法,并选择合理的可视化模型,进行有序的复杂性分析和复杂性信息可视化方案设计。
二、 考试内容及比例:
1、信息的形式化规范(5%~15%):
(1)理解Z语言以及相关形式描述的基本概念;
(2)掌握形式描述的主要类型、函数、逻辑、关系、条件、策划等表述规范和建模方法;
(3)能够为给定的数据集合或指定的工程信息域设计正确的形式描述方案,并能为典型的工程问题建立简单的Z描述。
2、信息的形式化描述(5%~15%):
(1)理解信息的形式化描述标准和规则;
(2)熟悉常用的形式化描述工具和主要支持环境;
(3)掌握信息的形式化描述过程和经典应用实例;
(4)能够为给定的工程信息应用实例建立准确的规范化信息模型。
3、信息可视化基本概念(5%~15%):
(1)理解数据、表、图、对象、属性、空间等可视化单元的定义和作用;
(2)理解信息可视化的空间局限因素并掌握可视化元素的过滤方法;
(3)理解数据元在信息空间中的移动规律并掌握可视化交互对象的定位、感知和解释方法。
4、数据描述(10%~20%):
(1)掌握数值编码,能够正确运用单、双、三、超变量数据;
(2)掌握关系编码,能够正确描述线段、图、表、树、网络等信息模型;
(3)掌握数据描述的设计支持。
5、数据表示(10%~20%):
(1)理解信息可视化空间的局限,掌握可视对象的滚动、总图、细节、变形、抑制、缩放、平移等常用处理功能和过程;
(2)理解信息可视化时间的局限,掌握快速序列视觉表示、空间和时间资源、表示模式、手动控制、人类视觉行为模式。
6.交互设计(10%~20%):
(1)了解信息可视化的交互框架,熟悉连续式交互方法和渐进式交互方法;
(2)掌握离散信息空间的定位、敏感度、感知信息;
(3)掌握支持定位的设计指导原则和常用算法。
(4)掌握被动式交互和混合型交互设计方法。
7.可视化信息分析(10%~20%):
(1)掌握命令和控制分析方法;
(2)掌握系统要求分析方法;
(3)掌握探索式可视化分析以及信息的交互和查询方法。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