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留在大城市做 博导 上海交大教授创业当农民
新华报业网讯 当一批又一批农民涌向城市,把拿到城市户口当作自己奋斗目标时,上海交大食品科学系的博士生导师王正武悄然选择离开大上海,到南京龙潭街道南中村当起了农民,他种植的各类新奇果蔬,不仅成为村里农民议论的话题,也不断出现在南京、上海的高端蔬菜市场上。昨日,在南中村,记者见到戴着鸭舌帽、穿着夹克衫的王正武教授时,他正在大棚里忙碌着。一双带着泥巴的鞋子、憨厚淳朴的笑容,看上去,倒真像是位地道农民。
教授博导到南京种植果蔬
最近,南京的各大超市都上架了一种奇异的西红柿,这种西红柿通体黑色,个头圆润饱满,引得市民纷纷购买品尝。很少有市民知道这种黑西红柿的种植者并非普通农民,而是一位来南京创业的上海交大博导。昨日上午,记者在栖霞区龙潭街道南中村见到了头戴鸭舌帽、在田间大棚里忙碌的王正武教授。大棚旁边停着一辆黑色上海牌照的小轿车。
见到记者,王正武放下手中的活儿,将记者带进大棚旁的一间简易房中,简单的桌子上放着一台打开的老式IBM手提电脑,里面存放着各种果蔬苗圃的照片。50开外的王正武,是上海交大功能食品学科带头人,美国化学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同时也是南京市2012年引进的“321”人才。
“堂堂的上海交大教授,为何选择来南京创业当农民?”这是很多南京人遇到王正武最爱问的一个问题。“南京给我的政策好,龙潭这边的山水也吸引我来这里创业。”采访中,王正武说,他来自贵州,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子弟,对农村怀有很深的感情。作为一名农业生物科技学者,他在上海交大拥有多项发明,这些发明需要一块土地让他付诸实践,结成科技的果实。南京的“321”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他,让他愿意舍弃在上海的优越生活,来南京农村创业。
最大梦想:建一座立体式农场
“来,尝尝我种的明日叶,这可是天然的有机锗蔬菜。”采访中,王正武随手从大棚里摘下一根模样比西芹更粗壮的蔬菜,放进嘴里带头嚼起来。绿色的根茎,一口咬下去,流出黄色液体,清香微苦,十分爽口。王教授介绍说,这种蔬菜叫明日叶,种子来自日本八丈岛,其营养成分堪比高丽人参,切口部分流出的黄色汁液是查耳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等多种作用。
“我种植的果蔬都是有机种植,鸡粪就是果蔬生长的肥料,长得不太好看的果蔬又是鸡的饲料,虽然这样的培植果蔬生长周期长,对自然环境要求高,但口感绝对好。摘下的蔬菜,不用洗就能吃下肚。”打开随身携带的IBM手提电脑,王正武用一幅幅图片解说着他的梦想,他要在南中村建成一个集种植和养殖为一体的立体式农场,种植的蔬菜和饲养的家禽形成良性的生物链循环。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