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

[考博英语]全国医学考博英语考核要求及大纲分析_考博_旭晨教育

(1)《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

目前我国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采取的是各招生院校自行命题、自行组织考试的办法,但国内大部分院校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理论上都以国家教育部1992年颁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为指导标准,因此,相对来说,该《大纲》仍能反映目前听力部分考试的大体要求。

《大纲》中对听力的要求为:对题材熟悉、难度不大、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20词的听力材料,一遍可以听懂,理解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大纲中对博士生英语听说的要求为:对语速为每分钟140词的一般性题材和科普材料可以一遍听懂,理解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能基本听懂本专业的学术报告,并做简要笔记,能进行一般性对话,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

(2)《六级考试大纲》和《医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大纲》

在实际测试中,有的院校对博士生入学考试水平做出具体说明,如2006年清华大学招生简章在“说明”部分第10条: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大致相当于全国大学英语六级水平;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博士生(非英语专业)入学考试英语考试大纲考试目的和水平部分提到:中国人民大学非英语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英语考试其总体水平相当于公共英语六级。

另外,卫生部科技教学司决定自1997年起实行卫生部属单位医学博士研究生入学外语统一考试,该考试是以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为主要依据,并结合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硕士生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虽然只要求报考卫生部属单位医学博士的考生参加该考试,但是其考试要求也基本上适用于报考其他院校和其他专业的考生。这是到目前为止影响范围最大的博士研究生英语入学统一考试。

因此,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纲》和《医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大纲》对考生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为了考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 考博英语 听力的考核要求,现将他们对听力部分的要求列举如下: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和《六级考试大纲》对听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达到四级为基本要求,达到六级为较高要求。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水平应达到较高的要求。

四级要求:能听懂用英语讲的课;对题材熟悉、难度浅于课文、基本上无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20词的听力材料一遍可以听懂,理解的准确率不应低于70%。

六级要求:在四级的基础上,应能一遍听懂每分钟140词的听力材料,准确率不应低于70%。

根据上述要求,学生在学习结束时应能够:

(1)辨别语素中的音素;

(2)辨别重音类型;

(3)理解婉转祈使句的语调,理解表达不确定含义的句子、疑问句、陈述句的语调

以及反意疑问句的语调;

(4)理解句子和话语的交际价值;

(5)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辨认语句中的要点和重要信息;

(6)做准确的判断;

(7)做笔记。

医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对于听力的具体要求为:

听力分两部分:Section A和Section B。

Section A:对话(Short Conversations)

本部分共15小题,由15个简短对话组成,旨在测试考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要求考生在听完每个对话之后,根据所听内容于12秒钟内对每个问题后的四个选择项做出正确选择,每个对话及提问只读一遍。

Section B:短文(Longer Conversations and Talks)

本部分共15小题,由一篇对话和两篇短文组成,旨在测试考生对英语篇章的听力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理解所听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并能根据所听到的内容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概括和归纳总结。每篇材料后附有五个问题,每个问题后均有四个选择项。要求考生在听完每个问题后,于12秒钟内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篇材料及提问只读一遍。

以上两部分答题时间共计30分钟。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院校在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初试中并不考查听力,而是在复试中进行,如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

二、试题分析

通过分析全国众多院校历年考博英语的听力试题,可以看出各个院校在试题题型、选材、难易程度等方面的特点,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试题题型

纵观各院校考博英语试题,其听力试题的题型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类:

①单回合对话

单回合对话又称小型对话或简短对话,对话双方为一男一女,进行问答或交流观点,然后由第三者就对话内容进行提问。每个问题都给出四个选择项,要求考生听完问题后,在15秒内,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简短对话属口语体,语言简练,但句子变化丰富,有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等。

简短对话中设计了语法和语音等难点,其测试重点主要是对话双方的语气交流、逻辑联系、语调和重音、级的比较、虚拟语气、否定、因果关系、释义或建议等。考生不仅要听懂单个句子的独立意思,还要听懂对话双方的话语中隐含的意思。

据统计,简短对话中有30%的问题是针对第一说话者的谈话内容提出的,70%是针对第二说话者谈话的内容提出的。多数第一谈话者的谈话主要是引出话题,提供铺垫和背景,第二说话者就第一说话者的谈话表明观点、意见或进行补充说明。一般第二说话者对第一说话者的谈话所做的反应有如下几种:①回答;②同意;③反对;④建议;⑤提问;⑥补充等。简短对话部分的问题一般都是特殊疑问句,主要是以what,when,why,which,who,how,how many或how much等特殊疑问词开头。

单回合对话是很常见的题型,通常作为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听力考试的第一部分,一般为9或10小题,北京大学2001~2004年都为10或15个小题,另外中国科技大学2003~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上海理工大学2005年、北京航天航空大学2004和2006年、北京理工大学2004年、南京大学2002年等都出现该题型。

②多回合对话

多回合对话跟单回合对话一样,对话双方也是一男一女,进行问答或交流观点,然后由第三者就对话内容进行提问。每个问题都给出四个选择项,要求考生听完问题后,在15秒内,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与之不同的是,多回合对话的内容有多句,而不是单回合对话的男女各只一句。约由200词至250个单词组成。

多回合对话中所提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类:概括性问题和细节性问题。概括性问题主要是问主题、主旨和观点等。

多回合对话通常是由两组或三组对话构成试卷的一个部分(section),听完每组对话回答3-5个问题不等,大多数学校采用三组对话分别对应3、4、3个问题的形式,比如北京大学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也有的学校采用两组对话回答5个问题的形式,比如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③短文

一般每篇短文约由200词至250个单词组成,也有稍长一些的,但一般不超过300个左右单词。考生在听完短文后,就会听到若干个(一般是三或四个)针对短文提出的问题。每个问题都给出四个选择项,要求考生在听完问题后在15秒钟内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短文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在北京大学2006年,中国科技大学2003~2006年,上海理工大学2005年的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听力考试短文部分中,采用的都是三篇短文各3、4、3个小题共10道题的形式。也有两篇短文各3或5个问题的,如北京理工大学2004年的听力第二部分是两篇短文各3题,北京航天航空大学2006年的第三部分是一篇短文5道题。

另外,北京航天航空大学2003年的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听力考试第三部分由两篇短文和一篇多回合对话构成。

短文与会话部分测试的重点是考生在语篇水平上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对所听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的理解能力,并能根据所听到的内容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概括和归纳总结,如讲话人的态度、目的等。推断题在这一部分所占的比例较大,对短文或会话中的细节提出的问题也没有简短对话部分的问题那样直白。

④听写

听写部分的题型比较复杂多变,各个学校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单词或短语填空

在这一部分,考生将听到一篇150词至200词左右的短文。短文一般朗读两遍(也有三遍的,比如北京大学2000年听力第三部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2003年听力第一部分),考生将在答卷上看到短文的内容,但其中留有若干空白处,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内容,把空白处的单词或短语写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有时所填内容会有字数限制(比如清华大学2003年听力第一部分要求少于3个词),或是要求用原文的词或自己的话来填。

听写填空所用短文的题材、体裁和难度与短文部分基本相同。听写填空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重点在于考核理解能力和拼写。

B.笔记与填表

笔记与填表也是近年来在博士生入学英语考试中采用的新题型。这种考试形式对考生要求也较高,它不仅要求考生真正听懂,还要求考生能抓住听力材料的要点,并用笔记或表格形式表达出来。这种考试题型在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等院校博士生入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清华大学在2001~2006年的大部分听力题都采用表格的形式,在2001年的第三部分是笔记的形式(注意,中科院也经常采用这种题型,但从2005年10月开始在初试中不考听力)。

笔记与填表部分是要求考生听若干篇200单词至300单词的材料,正常语速一遍或两遍。同时,考生将在答卷纸上看到一个未完成的笔记或表格。考生必须根据所听到的内容按项目要求完成笔记或填写表格。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的笔记与填表难度较大,文章较长。

C.完成句子

完成句子要求考生听若干篇200单词至300单词的短文,正常语速朗读一遍或两遍。同时,考生将在答卷纸上看到未完成的句子,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内容,在空白处将句子补充完全。注意有时要求简要回答,限制答案的字数,如不多于3个单词。

D.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属于听写部分难度最大的一种,要求考生听若干篇200单词至300单词的短文,正常语速朗读一遍或两遍。同时,考生将在答卷纸上看到若干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内容,将答案写在答卷纸的空白处。注意有时要求简要回答,答案应该尽量简短,通常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准确即可,如能用原文更好。清华大学2003~2006年、北京航天航空大学2004、中山大学2003年等都出现过该题型。

⑤判断对错、连线及其他

除了以上4种常见题型外,历年各个院校的考博英语听力中也会出现判断对错、连线等其他形式。比如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听力第二部分是听一段关于理想教师的短文,然后就10个相关表述判断对错,而北京大学2001年听力第四部分要求就5个问题和6个答案进行连线(其中一个答案多余)。另外需要补充的是北京大学2000~2005年考博听力中第一部分都是十几个(12~20)陈述(statement),然后从4个选项中选择意思相近的答案,但这种题型在北京大学2006年的听力中没有再出现,在其他院校的历年真题中也罕见。

(2)试题选材

选材一般是人们所熟悉的内容,对话内容多为关于校园学习与生活的对话,如课程、学习、考试、图书等。有关于公共场所的对话,如购物、就餐、银行、城市交通等。有关于家庭题材的对话,如子女教育、家务、家庭晚会等。短文涉及面较广,涉及到人文、历史、天文、地理、体育、艺术、社会习俗、人物传记、科普常识等许多方面。文章常见体裁为说明文、人物传记、风土人情类、学校教育类和日常生活类文章等。

①人物传记属于记叙文,一般是对真人真事的记叙,大多记叙中外历史上一些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文艺家的生平事迹或事业上的成就,也可以记叙普通人物的特殊经历和业绩。应该特别注意人物的生卒年月地点、主要业绩年代,以及对人物的社会评价。

②说明文通常是用来说明一些科普知识、生活常识或社会问题。说明文中科普短文比较多,不像小故事,缺乏趣味性,一般比较难懂。有时短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有时会夹杂一些专业术语,这都增添了短文的难度。

③风土人情类文章包括对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机构设施介绍以及西方文学艺术的说明,真题中涉及过的主题多种多样,如英国监狱介绍、伦敦出租车司机情况、吉普赛人的历史、美洲农作物历史、著名作家及其作品等。

④学校教育类文章着重于英美教育体系的介绍,如英语学习和教育情况、美国学校教育制度、图书馆使用介绍等。这说明我们平常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应该注重多方吸取英美文化方面的背景知识,从文化的角度入手轻松学习英语,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⑤日常生活类文章包括以说明文形式描述的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如电脑、服饰、书籍等,以及以议论文形式表述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和活动,如家庭生活、独生子女、税收等。

各院校在试题选材方面并无明显倾向,但对于某些院校常考内容要加以注意。如清华大学短文内容多为讲座(2001年和2005年)和新闻广播(radio program)内容(1998年为听新闻写标题,2000年为听新闻写出大意,2001年为听广播填数字,2002年听力材料为关于世贸大厦被炸的新闻报道和印花邮票的产生的广播,2004年为麦当劳的新闻广播);中山大学短文常涉及人物介绍(如2002年介绍的是格兰特,2003年讲的是美国总统林肯)。

(3)试题难易程度

由于各招生院校自行命题、自行组织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尽相同。一般而言,一些名校(如北大、清华、中山大学等)对听力的要求较高,这些院校除了包含对话、短文,往往还会涉及听写及书面表达等,考查的能力更加全面。

试题本身而言,和小对话题型比较起来,短文部分文章篇幅长,信息量大,题材范围广,题型变化多,对学生的语言本身相关背景知识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难度要偏大一些。但是,短文由于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其所述又具有一定的连贯性,而且所问的问题一般又相对比较容易,因而考生的回旋余地也就比做对话时要大得多,一般不会发生对内容来不及反应问题就已经过去的情况。




已有 0 条评论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