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京虹放弃治疗,在美设立老家助学基金会;她去世后,她的父母接过了爱心接力棒。四年来,她的基金会会员翻番,累计捐资34.5万元,建学校书屋三处,救助学生120余人——
国庆期间,临清市康庄中学首届中学生英语口语演讲比赛的10名获奖选手,在美国“京虹老家基金会”新成员留学博士吴兵、陈丽的资助下,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与此同时,美国达拉斯的中文报刊《达拉斯新闻》用整版的篇幅发表文章,纪念基金会发起者穆京虹。
4年前,“京虹老家基金会”在临清举行首次奖学金发放仪式,三处农村学校的“京虹书屋”揭牌启用。基金会的发起者,是留美博士穆京虹。她童年在老家临清度过。1988年,北大毕业的穆京虹赴美国留学,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和西南医学中心读博士后,后来在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和律师事务所工作。多年来,穆京虹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要为家乡的教育、为贫困孩子上学做些事。她曾多次向老家的亲人询问如何帮助贫困孩子。
2008年8月,患癌症晚期的她在美国达拉斯注册成立了“京虹老家基金会”,并亲自为基金会拟定章程。她放弃治疗,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和亲友资助她看病的6.8万美元放进基金会,没有留给她的三个年幼的孩子。20多天后,穆京虹永远离开了。
京虹在美国定居的父母接过了爱心接力棒。经与临清市教育局协商,他们共同确定设立“京虹奖学金”,每年奖励3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奖学金为每人1000元或500元不等。在教学条件较差的临清二中、康庄镇第二中学、魏湾镇中学建立“京虹书屋”,为学生开辟第二学习园地。
为了给孩子们买好书,穆向荣与国内的几十家出版社联系,4年来,共为孩子们精心挑选了14761万册书,书籍及奖金共计约35万元。穆京虹的精神在在美华人中得到了尊重,引起了共鸣,4年来,“京虹老家基金会”会员翻了一翻,更多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华人加入支持祖国教育的行列。
“假如让历史回转二十年,我们定会看见如花的你,带着中国的优秀,飞往大洋的彼岸,也就从那一刻起,你将浓浓的乡情锁进梦里……”4年前,在临清市二中举行的京虹奖学金颁发暨京虹书屋开放仪式上,获奖学金学生代表宋雅婷用诗朗诵表达自己的感恩,如今她已成为青岛科技大学的学生,并参与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每逢周末都去青岛附近的敬老院帮助老人。“是穆博士的精神,让我懂得了感恩,我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爱心传递下去的。”在给学校的信中宋雅婷如是说。
感谢关注旭晨教育考博频道。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