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5°

[考博动态]28岁最年轻博导:你还在读博士 他已在教博士_考博_旭晨教育

23岁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计算机系,四年后获得博士学位

27岁,进入美国西北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参与了多项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8岁,随人才引进计划回国,成为西南财经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34岁,入选第十批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成都的史册上从不缺少闪耀如繁星的名字。古时的李冰父子、司马相如、杨升庵,近代的王铭章、李劼人、彭家珍,当代的闵恩泽、朱清时、周春芽……这些名字,如今已成为成都人的代表,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夺目光辉。

但这一次,我们要关注的,是那些或许你还并不知道的名字、并不认识的成都人。虽然他们还不够有名,但正成为政治、经济、社会、艺术、科技等不同领域的新生代翘楚,在创造非凡价值的同时,也为家乡成都争光添彩。他们是谁?他们做了些什么?今日起,成都商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些和我们生活在同一年代的“争光家乡人”。

最年轻的 博导 、“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一家80人规模的公司老总……对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段江来说,这些身份似乎驾驭得很轻松。他不仅睡眠时间充足,还能经常和朋友们吃饭,他公司的不少小创意都是在这些饭桌间迸发出来的。成都人的闲适、强悍的两种基因,在段江身上自然地融合。

软磨硬泡争取来留学机会

在同学和老师的记忆里,段江除了成绩优异,还有这样一个段子:

2001年,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大四学生段江听到了一则消息:学校与英国方面签订了学生交换协议,在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器系中选出一名最优秀者保送到英国的大学色彩与图像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学历。

段江也想去,但学机械系的他,一开始就被排除在外了。但段江下定决心想要争取这个机会后,他敲开了学校外事处处长办公室。他对处长坚定地说:“我要参加这个选拔。”

处长回复“不可能有你”,但段江不走,他在处长办公室软磨硬泡呆了一个下午。“这样吧,你就去锻炼一下。”段江记得当时这位处长终于说了这样一句话。结果,原本连初选资格都没有的段江却被英国人看中了。

他的人生,也因此走上另一条道路:23岁进入英国诺丁汉大学计算机系从事图像技术研究工作,4年后获得博士学位;27岁,进入美国西北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8岁,随人才引进计划回国,成为西南财经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34岁,入选第十批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目前段江拥有12项国际专利、在国际权威刊物及国际会议发表英文学术论文30余篇,34岁就有这样成绩的专家国内寥寥。

回成都创业 吸引数千万投资

骨子里的执延续下来,段江并不甘心只做学术,他不断地寻求产学研结合的契机。

谈到自己创业的原因,段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首先开公司创业和我本身在大学的科研、教学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而且科技成果也是需要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日常应用。”

回成都后,段江和朋友凑了30万人民币,成立了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数字图像处理。两年时间公司营收就超百万,还引来数千万投资。曾经一度,App Store图像类软件排名中,除了前两位是苹果公司自己的产品外,排名3-5位的都是恒图公司的产品,“在苹果销售收入总排榜中,恒图的产品还排进了前20位”。

由于国内图形处理软件市场难以收费,目前恒图的主要市场还在国外。段江说,不久后,新的软件就将问世。他相信,那又会像一枚“炸弹”,引发强烈的市场效应。

成都商报记者 汪玲




已有 0 条评论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