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8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获批设立青岛第一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起,经过26年建设发展,目前青岛已有博士后站78个(其中流动站46个,工作站32个),累计招收博士后1189人,有近半数博士后出站后选择留青就业创业。
作为引才、育才的平台,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创新“加油站”的作用日益凸现。
上半年引来博士后138人
“今后,凡是我市博士后站招收的博士后人员, 都可以直接到市人社局办理进出站手续,不用再往返济南青岛两地,办事效率将大大提高。”日前,山东省院士和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已正式批准同意我市代办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出站手续,这在全省尚属首例。这只是近年来我市助推博士后站工作采取的诸多务实举措中的一项。
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实施 “人才强市”战略和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早在2008年,我市就在全省开创性地设立了企业博士后资助资金,对入驻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给予每人5万元的资助。2012年,我市又出台《博士后培养留青计划(试行)》,进一步扩大资助力度和范围。
“说实话,我就是奔着青岛的优惠政策来的。”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王应霞今年6月进入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此前,她也比较过天津、深圳等城市博士后资助政策,最终选择了资助力度最大的青岛。
据了解,一揽子博士后招收和培养的扶持政策具体包括:为在站博士后每人每年发放3万元、总额不超过6万元的生活补贴和每人每年3万元、总额不超过6万元的住房补贴;对新进站的博士后承担的应用研究项目,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博士后出站后选择留青工作或创业的,分别给予10万元和20万元的安家补贴;对出站留青创业的博士后,分期给予50—150万元的创业资助。“一名脱产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两年至少能获得27万元的各类资助。”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说。
多项政策的出台,带来了博士后站招收规模的快速增长。目前,全市共有博士后站78个,累计招收博士后1189人。仅2013年就招收285人,总数接近2012年的两倍,今年上半年招收博士后138人。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