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考博动态]医学博士谈噪音污染危害大_考博_旭晨教育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噪音污染变得越来越多,成为市民生活中的困扰,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对此,记者专门采访了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博士张再兴医生。

记者:张医生,介绍一下什么是噪音和噪音污染?

张再兴: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人们通常听到些不规则不协调的音波,听了后心理或生理上产生不舒服感觉,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统称为噪音。当噪音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适合人类生存的最佳声音环境为15至25分贝,而60分贝以上的声音就会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如果人长期工作或生活在8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记者:噪音污染对人的危害有哪些?

张再兴:噪声污染会干扰休息,影响工作效率,久而久之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等。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听力上,如果人长时间遭受强烈噪音的影响,会使听力减弱,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损伤,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更严重的还能够引起心脏血管疾病。急性噪音暴露常引起高血压,我国对城市噪声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声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噪音干扰还可能让人产生愤怒、失望、不满意、无助、抑郁、焦虑、分心、疲惫等负面心理,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

记者:怎样减少噪音危害?

张再兴:避免长时间戴耳塞听音乐和频繁挖耳。许多人以为“耳屎”只是肮脏的排泄物,而不知道耳屎对耳朵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经常挖耳,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弄坏鼓膜。公车上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戴着耳机听歌、看视频、玩游戏。大多市民没意识到,在这些公共场合,噪音比较大,人们为了能听清楚,就不自觉地便把声音开大了,上下班路上一听就一两个小时,长期如此,听力很受伤。建议市民,不管是唱歌还是戴耳机,每过30至60分钟,务必给耳朵“解放”10分钟。

除此之外,家用电器的噪声影响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电冰箱的噪声较小,但是洗衣机、音箱和电视工作时的声音都可能“超标”,所以必须控制好时间和音量,听得清楚就行。

人们在公共场所要尽量避免人为制造噪音,如跳广场舞时不要用高分贝的音箱;开车时尽量不鸣笛,这些即是社会公德的要求,也是文明素质的体现。制造噪音既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

感谢关注旭晨教育考博频道。




已有 0 条评论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