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1°

[考博动态]创办“学而讲坛”的北大女博士_考博_旭晨教育

3月5日,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

西安交通大学易咖啡门前的竹子经过雨水的洗涤后,泛出令人清爽的新绿。人文社会科学院年轻的副教授黎荔正在这里辅导一位研究生的论文。“课堂之外,我喜欢在这样一个安静雅致的地方与学生们交流,有时候一壶清茶、一杯咖啡会拉近我们的距离,使得交流更从容和放松。”

今年36岁的黎荔老师自言从小就比同龄人显得敏感,有着一颗透明的文学心,中学时曾因文采出众被邀请和市长喝早茶。在此后的学业生涯中,黎荔可以说是顺风顺水,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一路从硕士读到了博士。说起考博士,黎荔还有一段特殊的经历,硕士毕业后,执著的黎荔继续攻读中文博士,同时被中国社科院、北大、南大三大名牌专业录取。当时在幸运的同时,更多的是纠结。社科院太书斋、南大又有点抗拒秦淮河的安逸。在黎荔不知如何抉择时,她去了一趟北大,在朗润园拜访了季羡林先生,被大师的风采深深吸引。从此,一路向北,心向燕园。

北大博士毕业后,黎荔本来有更好的选择,但为了硕士毕业后给交大的一个承诺,她还是回到了陕西,回到了西安交大,这一扎根就是十年。作为一名年轻的女老师,黎荔以她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温婉的授课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西方文论、艺术思维与创新等等,无论多么艰深的知识,黎荔都会想方设法以一种当代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讲解。黎荔笑称做老师难,不仅难在这是一个良心活,还难在你得不断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动向和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时尚语、流行词。尽管这样,黎荔人生最大的目标还是备好每一堂课,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希望他们有所收获。

身为人文学院的老师,黎荔不仅是人文精神的传递者,更是人文精神的践行者。“虽然现在的大学生有着很多的现实压力,但我还是希望他们在精神上能有更高远的追求。”因着这个想法,黎荔从2007年开始,在西安交大创办了后来影响广泛的“学而讲坛”。“作为理工院校的交大,当时的讲座是比较少的,我就想创办这样一个平台,让更多人在课余之时,能够自由自在、毫无功利地听一场讲座,享受思维的乐趣,追寻澄明的心境,给予他们人生的启发。”黎荔说。

“学而讲坛”创办之初,举步维艰。申请场地,发布消息,接送来宾都是黎荔一人在做,尽管辛苦,但效果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最少的时候,全场甚至只有20多个观众。就在她犹豫是否放弃之时,有学生告诉她,哪怕只有两三人,值得的就是值得的,他们通过学而讲坛拓宽了求知的视野,解决了人生的困惑。这给了黎荔莫大的鼓励,她决定坚持把“学而讲坛”做下去,通过讲坛带给更多的学生改变,哪怕只是一小步,相信也能滴水成河、聚沙成塔。

面对困境,黎荔开始思考“学而讲坛”不能扩大的原因,宣传方式被提上了桌面。于是她开始建设超级QQ群、“学而”人人网公共主页、飞信、微博。借助这些现代的交流平台,“学而讲坛”的影响越来越大,讲坛的内容涵盖了历史、政治、文学、哲学、经济、教育、传媒、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包含许多国内外重要学者的精辟论道,为交大学子在每个周三奉上了一场思想和学术的盛宴。现在“学而讲坛”已经举办240多期,成为西安高校中传播社会思想和人文精神的标志性公共文化品牌项目。

作为一个新时期的知识女性,黎荔认为女性已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承担起各自领域内重要的角色。温婉、知性、独立、自信是黎荔心目中现代女性所应该具有的特质。“不管是在政府还是企业,已经有不少的女性进入到了管理层,女性以她们特有的细腻、亲和,成为一支柔性的管理力量,我认为这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和宽容的表现。”其实,这也正是黎荔所极力推崇的人文精神的光辉和实践。

在黎荔2014年的计划单里,其中有一项是复建一所书院,它位于商南秀美的山水之间,名字叫做青山书院。在她的设想中,这将是利用民间活泼的力量,以众筹的形式成立的普及人文精神的一个非学历教育机构,在这里每个人都能以自由的精神和纯粹的目的去获取知识、澄净心灵。




已有 0 条评论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