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1°

[考博动态]博士生讲师团赴天津各高校开展学术文化交流_考博_旭晨教育

近日,南开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应邀赴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及天津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开展学术文化交流主题活动,解读文化现象,分享研究心得,传播青春正能。

史学交流——笑看袁世凯的人生

11月20日,历史学院博士生葛风涛与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研究生们共同探讨“历史的玩笑——袁世凯的人生”。

葛风涛从清末“吊诡的历史”谈起,“留发不留头”到“头可断辫不可剪”的民俗异变、清政府派遣出国的留学生回国后却成为清末革命的发起者等,引出同样具有“吊诡”色彩、一生充满矛盾的袁世凯。一位没有什么功名的军人最终功名显赫;在穷则思变的时期,一位支持维新变法的开明派却做出戊戌告密的保守举动;在民国肇兴的时刻,一位大权在握的总统最后走向了称帝的不归路;在权力至上的社会,一位为官运挖空心思的政客临终时却留下“勿入政坛”的感慨!对于这种历史“怪”象,葛风涛自己的见解:历史的怪象往往只是表面的假象,只要弄清假象背后的真相,自然也就见“怪”不“怪”了。

文化洞察——解读关羽崇拜现象

11月21日,日本研究院博士生赵岩为河工大的同学们开展了一场题为“浅析中华文化中的关羽崇拜现象”的学术讲座。

赵岩谈到,在封建社会上至封建帝王,下至平民百姓,乎几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地对关羽崇拜。他结合史书及其他艺术形式的记载,通过解读历史典故,对关羽的历史形象进行还原,展现尽可能接近历史真实的关羽形象,让听众在听故事中对关羽这个历史人物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赵岩还客观评价关羽身上的一些弱点和缺憾,引出关羽崇拜从三国直至明清的发展脉络,着重探讨了官方的推动,儒道佛的影响和民间信仰活动之间的互补关系,认为关羽崇拜是中华文化中的明显标志。

时代前沿——探讨微博社交网络

11月28日,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博士生王嫄赴天津工业大学,同工大师生共同探讨“新媒体中的社交网络”。

王嫄讲解了媒体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和传播机制,社交网络的概念和它带给我们的影响。她以微博为例,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做作证,讲述了微博的发展历程、传播规律、人微博可以做什么、该从微博中汲取什么等,使同学们了解新媒体中社交网络的相关知识。

本土发展——同心共建美丽天津

11月30日,日本研究院博士生赵岩来到天津理工大学,参加“美丽天津青春先行”天津理工大学第二届研究生论坛,同天津十所高校的师生就“美丽天津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

赵岩从解析“天津”一词的由来开始,从《离骚》到《金史》中文学、机构的含义,到明代“天子车马所渡之地”的本意,再到明清的建制,讲述了天津的发展历史。他结合自己初到天津时的感受,表示融入天津的生活之后才发现,天津的魅力在于其包容的精神,并从宗教、饮食、民俗、中西合璧的建筑四方面分析了这种包容的胸怀。他说,天津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幸福感强的主要原因。他建议异乡的同学用天津人的思维方式去体验天津的生活,去感受天津的美丽。最后他号召青年学子用自己的劳动和知识,建设更美丽的天津。

此次“学术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是博士生讲师团推出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一,旨在加强高校之间互动交流,推动高校之间青年学生的学术文化沟通,通过思想碰撞,开拓青年学生的文化视野、拓展青年学生的学术思维。各高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系列讲座的效果表示肯定,希望这种学术交流能够长期定期开展下去,互相借鉴学习,营造学术氛围,共同发展进步。




已有 0 条评论

    我有话说: